2019年春季见闻
19年是在武汉过的春节,节后几天时间匆匆回了趟老家看望父母亲人。一年未回,家乡也还有些许变化,特简要记录如下。但时间匆忙,观察样本有限,记录不一定全面。
总的感觉是年味越来越淡,回乡的人越来越少,放的鞭炮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热烈和持续了。过年期间拜年走动互赠的礼品以酒为主,常见的酒主要本省产的白云边和苦荞酒,洋河也比较见,再搭上一些酸奶、果汁什么的。
交通更加便利,但更堵车了
初三中午,从武汉出发,市区车很少,一路畅通 40 分钟不到就到了高速入口处(平时可能要一个多小时)。今年经过老家小镇附近的孝洪高速通车了,从沪渝高速汉宜段转孝洪高速仙洪段后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。整个车程缩短了约一个小时。
通往乡村的马路大部分都建成了水泥路,路都很窄,不到两车宽,错车是个问题,所以每隔几百米有个专门拓宽些的错车点。春节期间,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,全国各地的车牌随处可见,大都是中端品牌,偶尔也能看到奔驰、宝马等高端车。堵车变成了常态,毫不逊色于城市中心的上下班高峰期。
收入来源多元化
二叔、二妈在老家种地和带孙子,不过年纪大了,只能种自己家的几亩地。留村的几个中年人承包了大部分农田,人工比较贵,要请人插秧什么的基本都超过 100 元/天,种地都已经机械化了。今年是个干旱年,收割完麦子后的旱地上种的稻谷大部分旱死了,没什么收成。好多都是亏本的。
三叔家比较特别。三妈随儿子到江苏去带孙子,那边打零工缝补衣服,一年能挣 2 万元,三叔留在老家务农,种了小几亩田,基本持平,种地没挣到钱。不过靠在镇上的房屋建筑队打短工搞水泥浇筑也挣了一万五六千元。据他说,去年建筑队的活明显比前两年少了很多。
农村户口的堂弟们都在外打工,珠三角、长三角都有,有的在服装厂,有的在做物流,有的在做美容,还有的在做微商,收入都还不错,每月都能净落八九千元。比留在老家要强不少。
镇上村里现在请客摆酒也都不再请厨师自己张罗,有不少专业的酒席服务提供商,可以全包或半包。镇上一般采用全包,在酒店摆酒;村里一般采用半包模式,请到村上家里来办,主人根据承包酒席的厨师开的单子采购原材料,此外一切都不用管。正月里,村里的妇女们组队去酒席承包商那里打工帮忙,初一 150 元,后面几天都是 100 元。
前几年请客摆酒都流行搭台子请乐队热闹热闹,讲排场、搞攀比,这两年在政府的禁令和打压下销声匿迹了。
农村机构改革启动
中央的机构改革部署也推动到我们乡镇了。随着留村人口的进一步减少,去年我们村和邻近的一个村合并了,村一级干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精简。镇上的其他村也是如此,据说下一步 2019 年镇一级也要和相邻的乡镇合并。
房价在高位企稳
房价在 17、18 年都涨了不少,市里平均房价也达到了 4000 ~ 5000 元/平米的水平。下半年以来基本上稳住了,年轻人们也基本都在市里买了房,长三角打工的堂弟准备卖了市里买的房,换到打工的地方去购房。